6年過後的今天起

我要以美食部落客出道啦(一日限定==

 

今天要來說一個關於潤餅的小故事

 

早在清明連假前,媽媽就一直在叨念著潤餅,說老實話我活到這個歲數了,清明節前,潤餅對我來說還只是個平常不常吃的小吃,不像那些「說到元宵節就要吃湯圓」和「說到中秋節就要烤肉」。對長輩來說,「說到清明節就要吃潤餅」到了今年清明節才深植我心。

 

傳說是這樣的,明朝時蔡復進士,才華洋溢,身體卻有缺陷,四個奸臣本欲消遣他挫挫他的銳氣,卻被一一化解,然而當中蔡復一句「兩手作萬言」被奸臣曲意上報皇上,皇帝盛怒,覺得蔡太狂妄了,故要求蔡一個月內抄寫朝廷歷年來的邊防文書,如不從,將以「欺君」論處。為承君之命,蔡復廢寢忘食地抄寫文書,妻子看在心裡,急在眼裡,於是發明了潤餅讓蔡復能方便食用。最後蔡復如期完成任務,皇上認為蔡是個能吃苦、有智謀的人,故大力提拔他。這個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,因“潤餅”是蔡夫人所創,所以民間又有“美人薄餅”或“夫人薄餅”的說法。

 

 IMG_2203

通常呢,我家潤餅的料不外乎有高麗菜絲,紅蘿蔔絲,白蘿蔔絲,黑豆干絲,肉絲,蛋絲,總之就是絲絲入扣!今年餐桌上多了雞肉絲,煎豆腐絲,ㄍㄟ那絲(義竹名產我從小到大都不知道他中文怎麼說😂),就是所有「家裡當令時蔬時料」都能包進那薄薄的餅裡(別懷疑桌上想吃的都能包!)。潤餅厲害的是,不管怎麼包味道都不一樣!我清明節當天總共吃了三個潤餅,第一個,走大雜燴路線,原本的花生糖粉換了新粉味「芝麻糖粉」,包了塊三層東坡滷肉,但潤餅啊,脆弱的嬌嫩,硬要多塞點料滿足自己的味蕾的話皮一定會崩解,不過還好多年的經驗累積,再怎麼崩還是能用手吃的一個屑都不落地!第二個,隔了一餐,太小看自己的胃了,一個潤餅滿足不了它,晚上就決定吃雙倍!少了滷肉,多了ㄍㄟ那,少了高麗菜絲,換了紅蘿菠絲,就算大致上的餡料都相同,多一味少一味都是不同的體味!第三個,就像人生,一開始總求豐富精彩,到最後,反而最原始的最令人回味,所以我回歸了對我來說的經典。味覺是個很神奇的東西,當那味道充斥在整個嘴裡的時候,腦海裡浮現的是以往吃著潤餅的記憶,還真有幾個畫面定格在神明桌前擺的菜餚,跟今天的類似,卻有幾道不同的料理。原來,真的是清明節,菜餚當前,手上拿的不是碗筷而是香火,我們將美食供奉給祖先後享用。文化,就是這樣深植人心的吧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凜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